金朝建立於公元1115年,亡於公元1234年,共九個皇帝(不算亡國時在位只半日的末帝完顏承麟)。而金朝九帝,卻是在三個國都向全國發號施令的。嚴格來說,金朝有三個國都(不算亡國時金哀宗所在的蔡州),第一個是上京,也就是現在的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市的阿城區。
圖-金、南宋、西夏局勢圖
金朝興起於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,完顏阿骨打(漢名完顏旻)定都於上京。上京位於廣闊的東北平原腹地,西有大興安嶺,東有長白山。金朝初建時,和遼朝打得熱火朝天,所以國都不能在南邊。而定都上京,進可攻遼,佔據遼的腹地遼東,退可渡黑龍江進入今俄羅斯遠東地區,外東北,可謂攻能攻,守能守。
公元1123年,完顏阿骨打死後,其弟太宗完顏吳乞買(漢名完顏晟,以下金帝皆稱漢名,不再稱女真名)繼位,他就是在上京指揮金兵南下滅掉北宋,把宋高宗趙構追得滿世界亂竄。公元1125年,太宗崩,完顏亶立,就是金熙宗。熙宗開始了由女真舊制向漢制的過渡,但他依然沒有遷都,即使金朝的南線已到達了淮南、秦嶺。從金朝最南線的淮河到位於東北腹地的上京,約有兩千公里,來往實在不太方便。完顏亮於1149年殺掉熙宗後,就著手準備向南遷都。遷到哪裡呢?唐朝的幽州,遼朝的南京,北宋朝思暮想的「燕山府」,現在的北京,也稱燕京。
圖-河北、北京、天津地形圖
完顏亮因為後來被殺,形象被嚴重醜化,這有些類似隋煬帝。完顏亮對金朝的歷史貢獻非常大,比如漢化,比如遷都。完顏亮選中了幽州,足見完顏亮有深遠的戰略眼光。金朝的疆域像一隻啞鈴,北頭和南頭大,中間細。而燕京,恰好就位於這個中間部分。更重要的是,燕京往東不遠就是渤海,往北不遠是燕山山脈,再往北就是蒙古高原。秦漢以來的燕京,就是古代的農耕文明與塞外的游牧、漁獵文明的分界點之一。
完顏亮遷都燕京有兩個好處:1、不影響金朝與本部(東北)的歷史聯繫,畢竟這是金朝的根。幾百年後的清朝定鼎於此,也是此有考慮。2、定都中都,可就近管理新占的華北地區。當然還有第三個原因,完顏亮志在滅宋統一天下,國都必然不能太靠北。公元1153年,完顏亮正式下詔遷都燕京。同時升開封府為南京,為攻宋做準備。為示遷都決心,完顏亮把祖宗所居的上京會寧府剷除的一乾二淨,不留痕迹。
圖-金中都布局示意圖
不過,完顏亮的攻宋計劃最終還是失敗了。公元1161年的采石之戰,南宋自救成功,完顏亮不但兵敗,人頭也落了地。金朝的皇位被完顏亮的堂弟完顏雍奪了去,也就是金世宗。金世宗痛恨完顏亮的一切,畢竟是完顏亮害死了自己心愛的王妃烏林答氏。不過金世宗卻肯定了完顏亮遷都中都,這畢竟符合金朝的國家利益。
金世宗在位二十九年(1161年至1189年),死後,皇太孫完顏璟在位十八年(金章宗,1189年至1208年)。這近五十年,是金朝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,而定都於中都,則為這段盛世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。以當時的金朝形勢,遷都回東北或南遷至河南,都不合適。到了金章宗末年,金朝國力衰落,北方的蒙古強勢崛起,鐵木真已成了金人的噩夢。金章宗死後,皇叔完顏永濟繼位,但他哪裡是鐵木真的對手?鐵木真曾經見過完顏永濟,鄙夷地說:「這等庸才做皇帝,金朝真是沒救了。」
圖-紫禁城俯瞰圖
完顏永濟只在位五年就被殺掉,金朝的爛攤子扔給了金章宗同父異母的兄長完顏珣,就是金宣宗。金宣宗即位時,面臨最大的威脅就是強勢的蒙古大軍。蒙古軍在河北、山西、山東等地來回縱橫,金軍對此毫無還手之力。完顏亮當初定都中都,有一個因素:蒙古高原沒有強大的敵人。可當蒙古興起後,陰山、五台山、燕山山脈已無法阻止蒙古軍南下了,這時中都的地理防禦優勢蕩然無存。金宣宗定都於中都,比幾百年後明崇禎皇帝在北京所面臨後金的威脅嚴重的多。在這種情況下,宣宗就要考慮遷都,以避蒙古鋒芒了。而且在蒙古軍的進攻下,各地已無法向中都提供大量糧食。
宣宗提議遷都,在朝野引發了巨大爭議,支持遷都和反對遷都的人各佔一半,互不相讓。反對意見認為中都是國家根本重地,一旦放棄,就將動搖天下,人心一亂,再收復就難了。但支持意見則說:不遷都,等著鐵木真的大刀片子割腦袋嗎?宣宗本人是支持遷都的。但是遷都到哪,當時有幾種意見。一是回到金朝興起的遼東(東三省)。遼東有山有水還有海,可以憑險固守。但是蒙古大軍連陰山、燕山都能殺過來,還有什麼山、什麼水能阻擋蒙古大軍?而且遼東人口相對較少,無法支撐朝廷那麼大的開支。要麼遷到關中(西安)。關中北有黃土高原,東有黃河天險,西有西夏、六盤山為戰略屏障,相對安全。可依然被否定,理由無外乎我能去的地方,鐵木真不能去?
圖-陝西地形圖
翰林學士趙秉文希望新都遷到山東,理由是山東富裕,可資軍實。但是山東無險可守,遼東、關中有險山都無法死守,更何況山東的平原地區?再說,趙秉文可能忘了,山東爆發了紅襖軍起義。讓宣宗去山東幹什麼?等著挨揍嗎?而宣宗看中的新都,是北宋的東京開封府,金朝的南京開封府。宣宗看中以開封為中心的河南,是有原因的。河南與鄰近的山東、蘇北、皖北,是金朝重要的糧食供應地。朝廷遷到河南,糧食不成問題。而且金朝與南宋的邊界是以淮河為界。淮河北岸距離開封有數百里,相對比較安全。宣宗很輕視南宋軍的戰鬥力,他的想法就是:鐵木真奪走我多少東西,我就從南宋那裡奪來多少東西作為補償……
而且站在開封往北看,海拔高的山西地區可作為開封的戰略屏障。只是河北地區多平原,防禦蒙古鐵騎不易,但至少金軍可重點經營河北。還有一點,開封從五代時就是國都,經過周世宗柴榮擴建,北宋又在開封定都167年,宮殿相對完好。遷都到開封后,不需要大規模修建宮室,直接就能住。如此則可以少壓榨百姓,以防激起老百姓的叛亂,造成內亂,進而影響抗蒙大業。
圖-河南省地形圖
以當時的形勢,金朝是肯定保不住遼東故地和燕京了。但是如果宣宗能阻止蒙古軍南下、南宋軍北上的話,金朝就基本上變成了五代的翻版,只控制中原地區。這樣的金朝,雖然不如最鼎盛時,但在蒙古強勢崛起的時期,金朝能守住中原就已是天大的成功了。當然,金朝在遷都二十年後還是亡於蒙古。經常有觀點認為宣宗遷汴是金亡之源。可是,宣宗能守得住中都嗎?
金朝遷都北京後,金宣宗為什麼又遷都開封?
金朝建立於公元1115年,亡於公元1234年,共九個皇帝(不算亡國時在位只半日的末帝完顏承麟)。而金朝九帝,卻是在三個國都向全國發號施令的。嚴格來說,金朝有三個國都(不算亡國時金哀宗所在的蔡州),第一個是上京,也就是現在的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市的阿城區。
圖-金、南宋、西夏局勢圖
金朝興起於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,完顏阿骨打(漢名完顏旻)定都於上京。上京位於廣闊的東北平原腹地,西有大興安嶺,東有長白山。金朝初建時,和遼朝打得熱火朝天,所以國都不能在南邊。而定都上京,進可攻遼,佔據遼的腹地遼東,退可渡黑龍江進入今俄羅斯遠東地區,外東北,可謂攻能攻,守能守。
公元1123年,完顏阿骨打死後,其弟太宗完顏吳乞買(漢名完顏晟,以下金帝皆稱漢名,不再稱女真名)繼位,他就是在上京指揮金兵南下滅掉北宋,把宋高宗趙構追得滿世界亂竄。公元1125年,太宗崩,完顏亶立,就是金熙宗。熙宗開始了由女真舊制向漢制的過渡,但他依然沒有遷都,即使金朝的南線已到達了淮南、秦嶺。從金朝最南線的淮河到位於東北腹地的上京,約有兩千公里,來往實在不太方便。完顏亮於1149年殺掉熙宗後,就著手準備向南遷都。遷到哪裡呢?唐朝的幽州,遼朝的南京,北宋朝思暮想的「燕山府」,現在的北京,也稱燕京。
圖-河北、北京、天津地形圖
完顏亮因為後來被殺,形象被嚴重醜化,這有些類似隋煬帝。完顏亮對金朝的歷史貢獻非常大,比如漢化,比如遷都。完顏亮選中了幽州,足見完顏亮有深遠的戰略眼光。金朝的疆域像一隻啞鈴,北頭和南頭大,中間細。而燕京,恰好就位於這個中間部分。更重要的是,燕京往東不遠就是渤海,往北不遠是燕山山脈,再往北就是蒙古高原。秦漢以來的燕京,就是古代的農耕文明與塞外的游牧、漁獵文明的分界點之一。
完顏亮遷都燕京有兩個好處:1、不影響金朝與本部(東北)的歷史聯繫,畢竟這是金朝的根。幾百年後的清朝定鼎於此,也是此有考慮。2、定都中都,可就近管理新占的華北地區。當然還有第三個原因,完顏亮志在滅宋統一天下,國都必然不能太靠北。公元1153年,完顏亮正式下詔遷都燕京。同時升開封府為南京,為攻宋做準備。為示遷都決心,完顏亮把祖宗所居的上京會寧府剷除的一乾二淨,不留痕迹。
圖-金中都布局示意圖
不過,完顏亮的攻宋計劃最終還是失敗了。公元1161年的采石之戰,南宋自救成功,完顏亮不但兵敗,人頭也落了地。金朝的皇位被完顏亮的堂弟完顏雍奪了去,也就是金世宗。金世宗痛恨完顏亮的一切,畢竟是完顏亮害死了自己心愛的王妃烏林答氏。不過金世宗卻肯定了完顏亮遷都中都,這畢竟符合金朝的國家利益。
金世宗在位二十九年(1161年至1189年),死後,皇太孫完顏璟在位十八年(金章宗,1189年至1208年)。這近五十年,是金朝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,而定都於中都,則為這段盛世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。以當時的金朝形勢,遷都回東北或南遷至河南,都不合適。到了金章宗末年,金朝國力衰落,北方的蒙古強勢崛起,鐵木真已成了金人的噩夢。金章宗死後,皇叔完顏永濟繼位,但他哪裡是鐵木真的對手?鐵木真曾經見過完顏永濟,鄙夷地說:「這等庸才做皇帝,金朝真是沒救了。」
圖-紫禁城俯瞰圖
完顏永濟只在位五年就被殺掉,金朝的爛攤子扔給了金章宗同父異母的兄長完顏珣,就是金宣宗。金宣宗即位時,面臨最大的威脅就是強勢的蒙古大軍。蒙古軍在河北、山西、山東等地來回縱橫,金軍對此毫無還手之力。完顏亮當初定都中都,有一個因素:蒙古高原沒有強大的敵人。可當蒙古興起後,陰山、五台山、燕山山脈已無法阻止蒙古軍南下了,這時中都的地理防禦優勢蕩然無存。金宣宗定都於中都,比幾百年後明崇禎皇帝在北京所面臨後金的威脅嚴重的多。在這種情況下,宣宗就要考慮遷都,以避蒙古鋒芒了。而且在蒙古軍的進攻下,各地已無法向中都提供大量糧食。
宣宗提議遷都,在朝野引發了巨大爭議,支持遷都和反對遷都的人各佔一半,互不相讓。反對意見認為中都是國家根本重地,一旦放棄,就將動搖天下,人心一亂,再收復就難了。但支持意見則說:不遷都,等著鐵木真的大刀片子割腦袋嗎?宣宗本人是支持遷都的。但是遷都到哪,當時有幾種意見。一是回到金朝興起的遼東(東三省)。遼東有山有水還有海,可以憑險固守。但是蒙古大軍連陰山、燕山都能殺過來,還有什麼山、什麼水能阻擋蒙古大軍?而且遼東人口相對較少,無法支撐朝廷那麼大的開支。要麼遷到關中(西安)。關中北有黃土高原,東有黃河天險,西有西夏、六盤山為戰略屏障,相對安全。可依然被否定,理由無外乎我能去的地方,鐵木真不能去?
圖-陝西地形圖
翰林學士趙秉文希望新都遷到山東,理由是山東富裕,可資軍實。但是山東無險可守,遼東、關中有險山都無法死守,更何況山東的平原地區?再說,趙秉文可能忘了,山東爆發了紅襖軍起義。讓宣宗去山東幹什麼?等著挨揍嗎?而宣宗看中的新都,是北宋的東京開封府,金朝的南京開封府。宣宗看中以開封為中心的河南,是有原因的。河南與鄰近的山東、蘇北、皖北,是金朝重要的糧食供應地。朝廷遷到河南,糧食不成問題。而且金朝與南宋的邊界是以淮河為界。淮河北岸距離開封有數百里,相對比較安全。宣宗很輕視南宋軍的戰鬥力,他的想法就是:鐵木真奪走我多少東西,我就從南宋那裡奪來多少東西作為補償……
而且站在開封往北看,海拔高的山西地區可作為開封的戰略屏障。只是河北地區多平原,防禦蒙古鐵騎不易,但至少金軍可重點經營河北。還有一點,開封從五代時就是國都,經過周世宗柴榮擴建,北宋又在開封定都167年,宮殿相對完好。遷都到開封后,不需要大規模修建宮室,直接就能住。如此則可以少壓榨百姓,以防激起老百姓的叛亂,造成內亂,進而影響抗蒙大業。
圖-河南省地形圖
以當時的形勢,金朝是肯定保不住遼東故地和燕京了。但是如果宣宗能阻止蒙古軍南下、南宋軍北上的話,金朝就基本上變成了五代的翻版,只控制中原地區。這樣的金朝,雖然不如最鼎盛時,但在蒙古強勢崛起的時期,金朝能守住中原就已是天大的成功了。當然,金朝在遷都二十年後還是亡於蒙古。經常有觀點認為宣宗遷汴是金亡之源。可是,宣宗能守得住中都嗎?